2019年6月2日,第四届“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启幕,东四胡同博物馆作为此次活动的精品线路之一,受到参观群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进一步展示了首创经中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更新、公共文化空间打造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也再一次凸显了其主动践行社会责任的国企担当。
打造 “国风静巷” 东四胡同博物馆成北京旧城改造样版
“豆汁油条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这描述的是原汁原味儿的北京城,尤其那回荡在四合院上空清脆的鸽子哨声,更是老北京人记忆中地道“北京声音”的象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原住民搬离了胡同,四合院正在成为记忆,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留住这些文化符号、留住关于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与珍贵历史。
东四三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是目前北京城内为数不多的元代城市格局标本,并保存有了大量历史、文化遗迹,是三十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及首都产业转型升级,深入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中心城区“腾笼换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首创经中时刻把国企使命和责任放在企业发展首位,积极投入到疏解非首都功能、整治城市环境秩序、提升城市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事业中,承担起恢复“东四三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重任,为打造和谐宜居的古韵风貌,展示中国建筑应有的人文气质,塑造“国风静巷”贡献一己之力。
整个博物馆主体建筑于1940年后建成,是标准的三进四合院,占地1023平米,建筑群落基本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完整结构。东四胡同博物馆展陈空间划分体现宜动、宜静的动静分区,共分为东四印象展区、印象瓦舍展区、文化探访展区、文化交流客厅、历史文化实物展区五个展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多元表现形式,以“文化会客厅”的形式呈现给社会大众。
2018年10月17日正式开馆以来,东四胡同博物馆受到了各级政府、媒体以及大众的喜爱,不但成为首创经中文创产业的代表项目,更为新时期北京城市更新与改造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开馆以来,展馆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展览、体验活动、沙龙讲座等文化活动,以吸引更多人群走进博物馆,感受首都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东四胡同博物馆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始终坚持为各类参观者提供免费讲解服务,义务志愿者员包括东四在地居民、建筑系大学生、古建学者等,其中最年长者已有83岁高龄,他们的讲解中往往融入了自己对于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刻理解,从而成为东四胡同博物馆一个鲜明的特质。
讲述老北京的胡同故事 “国企开放日”首创获盛赞
6月2日“首都国企开放日”当天,东四胡同博物馆迎来近百名渴望深入了解胡同文化的参观者。一时间,展馆被围得水泄不通、热闹无比。
上午九点,隆重的启动仪式之后,61岁许淑惠阿姨操着浓厚的北京腔,为饶有兴致的参观者们开始了讲解。通过许阿姨耐心、细致的讲解,很多参观者才第一次知道,这个胡同博物馆当年的来头可不小,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都是它的近邻。而在整个东四一带,更是留下了诸多名人的踪迹,如梅兰芳、徐世昌、沙千里、叶圣陶、冰心等等。
站在胡同博物馆的大门口谈起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许阿姨更是如数家珍,诸如什么叫广亮门、金柱门、如意门、蛮子门、影壁,什么品级的人用什么大门,倒挂楣子、戗檐、门当、雀替、博缝头、影壁、滴水各有什么讲究,如何通过抱鼓石的形态判断宅院主人的身份等等,就连现场的很多“老北京”都听得连连点头,表示受益匪浅。
接着,许阿姨又带领参观者进入“东四印象”展区。狭长的展区内,通过多媒体沉浸式体验环境,在墙壁上再现了东四牌楼下的市井民生图景,大街上穿梭的居民、叫卖的商贩以及当年别具特色的铛铛车都一一生动地重现于参观者的眼前,仿若一条时光回廊,将人们带回到过往的云烟之中。
也有许多参观者被展馆内的各种展品所吸引。一进院内的一个看似普通的水缸,其实颇有来历,展品藏家段瑞鹏爱人的爷爷当年可是大名鼎鼎的铁路设计大师詹天佑的同窗,这只水缸也记载着这位前辈当年生活的历史痕迹。艺术品精妙的构思以及致敬传统文化的精神令不少现场参观者流连于此,连连赞叹。
“国企开放日“当天,博物馆还特别为大家带来精彩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体验项目,如起源东四的兔儿爷手绘、扎染、葫芦烙画、京派剪纸等,不少参观者还饶有兴致地尝试了抖空竹、踢毽子、抽陀螺等传统京玩儿。
手工扎染体验区人潮涌动,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图案设计定位、折叠、捆扎、扭曲等工艺,放入一桶天然颜料中上色,当染色完成展开的瞬间,大家无意都是惊喜万分,扎染带给大家的是独一性和神秘性,不到最后完工,谁也不知道作品到底是什么样儿,完工后,那绽放的花色又如此美丽,独特,这就是这门非遗技艺吸引人的地方。
在剪纸区域,家长带着小孩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勾勒出一幅幅喜庆吉祥的图画……现场高潮迭起、其乐融融,人们不仅沉浸于老北京别具趣味的传统生活场景,更纷纷对东四胡同博物馆呈现出的精工匠造技艺给予了高度评价。
发力文创产业 首创经中持续投身北京文化中心建设
近年来,首创经中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更好地融入了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及创新发展的崭新实践,积极探索老旧空间再利用、文创园区建设等新业务、新模式,发挥国企优势,积极与市属、区属国企合作,以老旧厂房、仓库等疏解腾退空间为主,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服务产业,通过项目改造实现“腾笼换鸟”,将日渐陈旧、收益低下乃至闲置的城市工业遗存进行盘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目前,首创经中已基本落实项目有东四三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北京日报百子湾纸库项目等。以北京日报百子湾纸库项目举例,通过前期规划,我们将一个废弃的纸库项目变成一个集公共文化休闲、会议展示、创意办公于一体的文创园区,通过此种方式,在为项目植入文化特点的同时,寻求多种盈利模式,实现项目多点盘活,让持续发展力更加坚固。未来,首创经中将继续积极拓展文创产业版块,勇挑重担,为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和创新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