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
      • “首都城市建设十年映像”展:珍贵档案记录北京城蝶变身影

        分享到:
        作者:李祺瑶 武亦彬来源:北京晚报2022-12-27 08:45:13

          丰富的图片资料让参观者重温双奥之城的荣光。

          北京城里的百街千巷,发生了哪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身边的绿地、河流,抬头望见的蓝天,十年前是什么样子的?从最早的地铁1号线、2号线,到如今纵横交错的地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发展……在北京市档案馆,一场“首都城市建设十年映像”展览给出答案。

          800平方米的展厅里,300余件档案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出北京城市建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音视频档案和文献资料,通过“蓝图擘画”“城市更新”“传承发展”“双奥之城”四部分,带领观众回顾发生在身边的真切变化。


          观展亮点

          “百街千巷成果展示”文化墙

          新旧对比照定格老北京记忆

          市档案馆介绍,此次展出的300余件展品由各单位移交的2000多件档案精心挑选而来,沿展线前行,“城市更新”部分中,“名城保护”“住有所居”“百街千巷”“环境治理”“轨道交通”五个主题亮点频频。

          “名城保护”板块上的一串数据,彰显了十年来北京深入推进名城保护的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共有7处世界遗产、1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56栋(座)历史建筑、49片历史文化街区。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留住古都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将让城市焕发新的活力。“百街千巷成果展示”文化墙上,一张张新旧对比照片,带观众寻回一段段老北京记忆,感受街巷胡同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组王府井口袋公园的照片,展示了这座街心花园“墙上痕、树下荫”的主题。“墙上痕”是将北京传统建筑中的砖墙作为图像提取的对象,将砖墙构造进行反转,得到了砖缝的“负”形;“树下荫”连同“墙上痕”中的立体绿化和场地内的盆栽植物花卉,共同构成了一幅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场景片段,以此唤起市民对于老城生活的记忆。

          还有一组前门地区的照片,集中反映着老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作为北京中轴线南段的重要历史街区,前门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是中轴线申遗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时期向全世界展现城市形象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高高的五牌楼上金色大字和油漆彩画尽显肃穆,老北京铛铛车再次回响,现代商业功能和古都风貌相结合,营造独具特色的商业氛围。

          前门“三里河”曾是北京城护城河的泄水河道,人们依河而居,河道两边,逐渐形成扇形分布的一条条胡同,前门地区的肌理也由此形成。随着人口增加,三里河逐渐被填平、消失。近年来,北京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改善背街小巷环境、实施“留白增绿”,消失多年的三里河盛装亮相,河道蜿蜒曲折,岸边绿树成荫,形成了“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美景……一批设计精巧、特点纷呈的项目建成开放,城市风貌和品质大幅提升。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而言,“老巷幽宅静树依”的老北京记忆悄然重回现实。

          一个个瞬间,在展厅中定格,展示在观众面前:簋街、史家胡同、王家园35号院等老街老院改造前后的巨大变化;修复后的东四四条干净整洁,疏解后的动物园批发市场重归宁静,整治后的帽儿胡同旧貌换新颜,昔日陈旧、狭窄的街巷胡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2013—2021年PM2.5级别日历图》

          直观展示北京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展厅里,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数据。“环境治理”板块展出的一张巨幅《2013—2021年PM2.5级别日历图》,让观众直观地看到十年间北京环境质量的大幅改善。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8天,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63%。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目前,北京已经基本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目标,在全国率先走向“碳中和”。配合数据,展览还通过图片展示了发生在市民身边的变化:在北京这个相对缺乏水域的城市,全长9.3公里且有着长达1.8公里游船航线的亮马河,成了市民进行户外活动的热门打卡地;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运河,经过治理,如今实现了京冀旅游通航,游客登上游船,便可饱览千年运河风光……如今,市民切身感受到自己身边水更清了,城市更绿了,核心区静下来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正成为北京市民生活新常态。


          观展解码

          《北京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见证轨道交通发展“高光时刻”

          北京的第一条地铁是何时建成、长度多少、如何建设的?

          翻开“轨道交通”展板旁的一本《北京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就能找到答案。这册档案,如同一本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时光相册”,其中泛黄的老照片、老档案,见证了北京从1969年第一条23公里长的地铁建成通车,到如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783公里的发展历程。

          一组珍贵的档案史料,记录了首都第一条地铁的建设历程。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在玉泉路以西的一棵白果树下举行了开工奠基典礼,包括朱德、邓小平在内的很多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开工典礼。

          翻开首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1965年1月,一份《关于北京修建地下铁道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北京地下铁道“一环两线三期”的建设方案,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万里,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联名以《关于北京修建地下铁道问题的报告》报请中央,《报告》确定北京地下铁道“适应军事需要为主,同时兼顾城市交通;地下铁道拟采取浅层埋设,加强防护,通向山区”的建设方针。

          一张北京地铁试运行时的参观券,是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线路开始试运营的历史见证。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线路开始试运营,实行内部售票,接待参观群众。仔细看,票上还记录着售票办法:凭单位介绍信,在各车站购票,单程票价为一角。据记载,当时开始运行区段由北京站至立新站(公主坟),共10座车站,全长10.7公里。

          这本“时光相册”中,还保存着很多重点线路的“高光时刻”。

          一张14号线西段大瓦窑站到园博园高架区间高架桥图,记录了2012年10月,14号线西段大瓦窑站到园博园高架区间跨越丰沙线的高架桥完成这一事件。该桥采用单柱转体,跨度168米,高架桥重达7100吨,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最大的跨度钢构“转体”桥。

          2017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S1线(磁浮线)开通,通过两条试验线、四代车的持续攻关,掌握了磁浮交通车辆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首创A型车、长编组、中大运量中低速磁浮交通制式,填补了国际空白。

          2019年1月7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生命线”综合管廊隧道全线贯通,该线创新应用了大坡度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软弱围岩钻爆法等施工技术,开辟了山岭隧道大坡度施工的先河。陆续开通运营的北京地铁燕房线是我国首条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路,标志着中国城市轨道科技跻身世界一流;大兴机场线与大兴机场高速公路、团河路、地下综合管廊、京雄城际“五线共走廊”,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设计集约综合配套布局……2021年,11号线西段、19号线一期、8号线三期北段、首都机场线西延段等线路开通的彩色照片,见证了北京历史上轨道交通线(段)开通最多的一个年份。

          一座座车站、一条条线路,正串起市民的日常生活,联通京津冀,持续推动交通一体化向纵深迈进。


          一系列图文音视频档案

          展现北京中轴线、“双奥之城”魅力

          “传承发展”部分,观众可以通过一张张图片,感受北京中轴线、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体会北京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块铺满北京市地图的展板上,纵贯北京老城的中轴线被刻画得十分醒目。在这条遍地“古董”的轴线上,古老的建筑空间与现代的城市生活交融成北京独有的烟火气息。环境整治后的钟鼓楼广场,是街坊邻里遛弯健身的好去处;天气晴好时,登上景山万春亭,中轴线上的美景尽收眼底;永定门前,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工程亮相,景观视廊贯通。

          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单列成章。未来,市民能够通过捐赠实物、资料,开展民俗文化活动,通过参加志愿者、讲解员等渠道积极参与到中轴线申遗工作中,为守护城市记忆和历史文脉出一份力。“我们也将有计划地联合文物部门,开展民间合作,开设相关展览,让市民对中轴线有更加丰富的文化认知和体验。”市档案馆展览处负责人说。

          随着《雪花》在耳畔响起,展览进入尾声,观众可以通过影像重温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精彩瞬间,一旁展板上的图文资料,展示了北京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成果:充满科技含金量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拔地而起,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家喻户晓的夏奥场馆经过升级改造,切换成“冰雪模式”。展览通过一系列图文、音视频档案,为观众呈现“双奥之城”的魅力。


          观展提示

          地点:北京市档案馆三层西侧展厅

          时间:至2023年3月

          票价:每周一至周六免费向公众开放,须通过北京市档案馆公众号预约进馆


    1. 资讯分类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8(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